5月8日,當記者跟隨涇源縣新民鄉張台村村黨支部書記於東峰來到“基建營”(原知青日子、生產的当地,被當地大众稱為“基建營”),親眼看到這座經歷風霜但依舊保存韻味的老屋,記者毫不怀疑:它確實是座“時髦”的房子。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上山下鄉的知青來到張台村。為了表明對知青們的重視,鄉裡請當時方圓幾十裡最厲害的大匠人禹金梁設計一座“知青宿舍”。
禹金梁未曾拜師,但有一雙巧手、一對慧眼,什麼東西一看就懂、一做就會,自學成為一名木匠瓦匠。接到建設“基建營”重担時,禹金梁已30多歲了,手藝老练,名氣在外。
“我用兩天時間在心裡打了個樣,跟另一些匠人、小工大约一說,我们心領神會。”回憶起承建“基建營”的工作,已經84歲的禹金梁語氣裡難掩骄傲。
“村上組織看電影,電影裡出現了這種下面是窯洞、上面是磚瓦房的修建,我便把它静静記到了心裡。”禹金梁說,知青來自全國各地,這種下窯上房的方式正好能滿足不同当地知青的住宿需求,他決定也蓋一個。
禹金梁用石頭箍了12孔窯洞,以窯洞為地基,在上面蓋了相同數量的磚瓦房。兩側用石頭做成樓梯,連接窯洞和磚瓦房,以供通行。又在台階底下挖了兩孔小窯洞,用來儲存農具。上房的牆體磚特意選用空心磚,冬季隔冷,夏天隔熱。
就這樣,一座兼具實用性與美觀性的二層小樓蓋成了,這是當時乡民們從未見過的房子,在他們眼裡天然“時髦”。
年少的於東峰喜歡這棟“時髦”的房子,常常來這裡玩。“爬爬樓梯,站在高處看看風景,感覺整個村子都在我的眼底。”這是他幼年最夸姣的記憶。
時光消逝,“基建營”裡的知青陸續離開,其他乡民搬了進去。后來,乡民們蓋了新房子陸續搬走,這裡一会儿空置了下來,可是好在修建主體仍舊完好。
2017年,於東峰當選村黨支部書記后,心裡一向裝著把這個時髦的修建修復再利用的主意。可資金不夠又缺少技術支撑,他不敢妄動,修復再利用的主意一向擱置著。
2023年,張台村被住宅和城鄉建設部評為中國傳統村落。張台村最早的文字記載是在宋代,现在,始建於宋代的石窯灣石窟,以及古橋、策底河、古泉、古井等都見証著這座村落的歷史興衰。
“基建營”作為見証歷史的修建,也被保護了起來,得知音讯,於東峰和禹金梁都高興不已。
“沒想到我蓋的房子有一天能成為‘古物’。”禹金梁爽快笑著說。而於東峰的喜悅不僅來自幼年記憶的保存,更來自古修建帶動鄉村文旅新發展的期望。
近来,自治區相關部門聘請北京專業團隊前來評估“基建營”,於東峰忙前忙后,渾身有使不完的勁。他說,我们意見共同,全力保存它的原來樣貌。
於東峰等待“基建營”能搭上文旅產業“快車”,再“時髦”一把!(見習記者 師 越 實習生 樊 帆)
公民網銀川5月9日電(李甜甜)5月9日,2024寧夏銀川馬拉鬆賽新聞發布會在銀川召開。據悉,本屆馬拉鬆賽將於5月19日在銀川市鳴槍開賽,賽事設馬拉鬆、半程馬拉鬆、歡樂跑3個項目,總參賽規模為25000人,招引了來自34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特別行政區的43738人報名。…
公民網銀川5月9日電 (記者 閻夢婕)5月8日,首屆“美麗寧夏”全國生態散文創作大賽征文活動全面啟動,面向社會公開搜集生態散文著作。本次大賽共設置一二三等及優秀獎四個等次:一等獎2名,獎金各20000元﹔二等獎5名,獎金各10000元﹔三等獎10名,獎金各5000元﹔優秀獎20名,獎金各1000元。…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