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历史修建讲故事 在潍坊风筝博物馆感触“会飞”的魅力

2025-03-16 | 新闻中心

      潍坊风筝文明源源不绝,若想了解风筝,坐落奎文区的潍坊风筝博物馆是最佳去向。在这儿,观赏者能够领会不同时代、不一样的区域的风筝文明。3月7日,记者实地看望潍坊风筝博物馆,感触这座历史修建“会飞”的魅力。

      站在潍坊风筝博物馆门前,首要映入眼帘的是两边巨幅的浮雕岩画。岩画以潍坊风筝为主题,图画精巧,色彩斑斓,蕴含着匠人的汗水与才智,让人对风筝越发心生神往,恨不能马上踏入馆内,一探终究。

      本年61岁的潍坊风筝博物馆退休职工卢岱阳介绍,20世纪80时代,博物馆初建时,两边原本是两层窗户的规划,后来为了更好突显博物馆的特征与主题,馆方通过深思熟虑,终究决议将其改为现在的岩画方法,为博物馆增添了更多艺术气味与文明底蕴。

      潍坊风筝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大型风筝博物馆,也是迄今为止国际最大的风筝专题馆,始建于1987年,1989年建成并对外开放,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修建面积8100平方米。

      作为我国首座风筝类专业博物馆,潍坊风筝博物馆修建自身就是一件艺术品。从全体布局来看,博物馆的平面规划对称整齐,谨慎而不失灵动,展示出我国传统修建的美学理念。房顶规划尤为共同,主体选用盝顶结构,部分则以蓝绿色硬山顶装点,屋脊之上,一条金光闪闪的巨龙弯曲回旋扭转,气势恢宏,标志着中华民族的腾飞与期望。

      这条巨龙的规划出自潍坊雕塑大师陈修林之手,龙头高达2.7米,面朝白浪河,威严而严肃。起先,金龙由陶瓷原料精心烧制而成,但考虑到陶瓷的承重约束,2011年,博物馆方面决议将其更换为轻质金属材料,既保存原有的艺术美感,又确保安全安定。房顶的瓦片运用江苏特产的孔雀蓝琉璃瓦,这种瓦片光泽感强,具有极佳的防水功用和安全性,即便从很远的当地望向博物馆,也能一眼识别出其琉璃瓦的高雅蓝韵。

      卢岱阳以为,整个修建风格是在现代修建的基础上学习了古代屋面的特色,巨龙加孔雀蓝琉璃瓦的调配,使博物馆从空中俯视时似蛟龙漫游漫空伏而又起,规划风格在国内别出心裁,是“国际风筝都”的标志性修建。

      走进博物馆内部,稠密的风筝文明氛围扑面而来,大厅中心悬挂着潍坊最具代表性的传统风筝——“中华巨龙”龙头蜈蚣风筝。这只风筝体型巨大,龙头高4.2米、宽3.6米,全长280米,宛如一条巨龙在空中翱翔,令人拍案叫绝。卢岱阳回想,博物馆刚建成时,这儿原本是一个天井,中心设有一座假山,游客没办法进入观赏。1998年,博物馆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天井被垫高,改形成一个宽阔亮堂的展陈大厅,使这件宝贵的艺术品得以更好地展示给世人。

      在一楼展厅,不一样的形状、巨细、色彩的风筝琳琅满目,软翅、硬翅、板式、筒式、串式风筝各具特征。绘有我国四大佳人形象的硬翅人物风筝、以八仙过海为体裁制造的串式风筝……每一只风筝都体现出了风筝艺术的共同面貌和精深技艺。抬眼望去,风筝盘绕,置身其中,让人恋恋不舍。

      卢岱阳具体的介绍了各个展厅的功用布局以及国际各地风筝的特色,从我国传统风筝的精美细腻,到欧美风筝的立异斗胆,再到日韩风筝的精约,每一件展品都叙述着不同地域、不同文明的风筝故事,让人在赞赏之余,也深入感触到风筝文明跨越国界的魅力与影响力。

      在不同展厅观赏时,卢岱阳还提到了展览方法的改造。从开始的墙面铁丝悬挂,到后来选用简易展橱,再到现在先进的立体展柜,每一次改善都凝聚着博物馆工作人员对展品维护的用心与对观赏者体会的注重。这些改变既提升了展览的专业性与观赏性,也让风筝文明的传承与发扬有了更好的展示方法。

      “承载风筝文明精华,叙述风筝故事,传递中华民族的才智与愿望。”采访最终,卢岱阳如此总结潍坊风筝博物馆。确实,在这儿,每一根细线、每一片彩绸,都在倾诉风筝的千年传奇,让观赏者在风筝的国际里“自在翱翔”,感触飞上云端的艺术之美。